制芯时模具的温度和留模时间,关系到砂芯结壳硬化厚度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工艺上所规定的工艺参数都需要有一个范围,这个范围需靠操作人员的技能来进行调整。在模具温度上留模时间可以取下限,模具温度在下留模时间取上限。对操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制芯时在模具上会粘有酚醛树脂和砂粒,必须进行及时清理并喷上脱模剂,否则会越积越多开模时会把砂芯拉断或变形。
一般类覆膜砂,也即是传统的覆膜砂,它的组成部分主要由石英砂以及热塑性酚醛树脂,还有其他的物质所组成的,而且不会加入相关的添加剂。而树脂加量在对于强度的要求比较高,没有耐温性、低发气等特性,适应用于要求不高的产品生产。高强度低发气类型的覆膜砂,本身的特点就是高强度、低胀大、低发气、慢发气以及。它可以替换一般覆膜砂,如添加相关的添加剂,再选用新的配制工艺,可以让树脂用量降低,强度也会比一般的覆膜砂强度要高,发气量也会下降,推迟发气的速度,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铸件的生产需求。
覆膜砂壳型造型工艺优点
1、壳型造型:
壳型造型是指将树脂砂与预热到150-350℃的金属接触,从而形成与金属模外形轮廓一致的型腔,厚度6一12.5mm的坚硬薄壳的造型方法。
壳型造型与传统用桐油、合脂、水玻璃、粘土作粘结剂的铸造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优点:铸件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铸件表面光洁、粗糙度可达12.5—6.3um;可浇注薄壁铸件;铸件废品率低;提高了生产率。
3、壳型(芯)的制造方法通常有两种:
1)、翻斗法——常用于制作壳型
2)、吹砂法——常用于制作壳芯
其基本原理是把金属模板或芯盒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覆膜砂中的树脂受热软化、熔融、硬化,其工艺流程如下:
清理模板(芯盒)—模板(芯盒〉加热—喷涂分型剂—制壳(包括烘烤,此时覆膜砂已混制)——顶壳——合型—准备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