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砂的贮存
覆膜砂如放在密封良好的容器或袋中,在室温(≤20℃)的干燥条件下,可长时间保存,Z长不超过5个月;
实际生产中一般不具有上述保存条件。覆膜砂应用双层袋(内塑料袋,外编织袋)包装,存放在干燥、通风条件好的库房内,下层用木板支垫,木板下通风,以保证砂不受潮、不结块。如结块不严重的,可将其捣碎,经筛分后继续使用。
覆膜砂的强度和发气量的确定方法
在原砂质量和树脂质量一定的前提下,影响覆膜砂强度的关键因素主要取于酚醛树脂的加入量。酚醛树脂加入量多,则强度就提高,但发气量也增加,溃散性就降低。因此在生产应用中一定要控制覆膜砂的强度来减少发气量,提高溃散性,在强度标准的制订时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保证砂芯的表面质量及在浇注时不产生变形、不产生断芯前提下的强度。这样才能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又可以减少发气量,减少铸造件气孔缺陷,提高砂芯的出砂性能。对砂芯存放,搬运过程中可以采用工位器具、砂芯小车,并在其上面铺有10mm~15mm厚的海绵,这样可以减少砂芯的损耗率。
铸铁覆膜砂制芯主要工艺过程
1、铸型(模具)温度
铸型温度是影响壳层厚度及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控制在220~260℃,并根据下列原则选定:
1)保证覆膜砂上的树脂软化及固化所需的足够热量;
2)保证形成需要的壳厚且壳型(芯)表面不焦化;
3)尽量缩短结壳及硬化时间,以提高生产率。
2、射砂压力及时间
射砂时间一般控制在3~10s,时间过短则砂型(芯)不能成型。射砂压力一般为0.6MPa左右;压力过低时,易造成射不足或疏松现象。
3、硬化时间:硬化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砂型(芯)的厚度与铸型的温度,一般在60~120s左右。时间过短,壳层未完全固化则强度低;时间过长,砂型(芯)表面层易烧焦影响铸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