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高温型铸钢覆膜砂的制备工艺
铸钢覆膜砂是一种具有优异高温性能和综合铸造性能的新型覆膜砂产品,铸钢覆膜砂具有强度高、流动性好、固化速度快、SiO2含量多、发气量低、流动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阀壳、缓冲器接头、钢轴、工程挖掘机、集装箱角件等铸钢件的造型材料。
在铸造领域一般使用含硅量较高的福建砂、海南砂来生产,然而这种砂的成本较高,增加了铸钢覆膜砂的生产成本,同时市面上的铸钢覆膜砂为了保证强度需要增大树脂的加入量,降低了铸钢覆膜砂经济效益,并且市面上的铸钢覆膜砂耐温性能较差。
新型耐高温型铸钢覆膜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称取;步骤二,原砂加热;步骤三,树脂混制;步骤四,添加剂混制;步骤五,混制;步骤六,硬脂酸钙混制;步骤七,破碎过筛;步骤八,包装入库;
覆膜砂壳型造型工艺
1、壳型造型:
壳型造型是指将树脂砂与预热到150-350℃的金属接触,从而形成与金属模外形轮廓一致的型腔,厚度6一12.5mm的坚硬薄壳的造型方法。
2、优缺点:
壳型造型与传统用桐油、合脂、水玻璃、粘土作粘结剂的铸造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缺点:
(1)优点:铸件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铸件表面光洁、粗糙度可达12.5—6.3um;可浇注薄壁铸件;铸件废品率低;提高了生产率。
(2)缺点:用金属模、耗能较多、树脂加入量多、成本较高;混砂工艺较复杂;难以铸造大件;工作条件差。在造型及浇注时有甲醛、、氨等气体产生。
覆膜砂生产工艺流程及应用
覆膜砂铸造在造型、制芯时大多数铸件都是用湿型和干型铸造的,90%以上的砂芯用烘干炉干燥的砂芯油作粘结剂,是由德国人J.Croning开发了以酚醛树脂作粘结剂的壳型造型,使合成树脂粘结剂及合成树脂砂进入铸造工业。
以合成树脂作粘结剂的制型(芯)的方法主要有:
1、热法:砂型(芯)的成型和硬化直接在模板上或芯盒内靠已加热的模板(芯盒)或通热热气流完成。
主要有壳法(壳型、壳芯的制造法)、热芯盒法、温芯盒法。
2、冷法:砂型(芯)的成型、硬化在室温下完成。
主要有自硬法、气硬冷芯盒法(三乙胺法、SO2法、低毒气体促硬法)